会议动态

CCIF2019 | 于波:ACS的治疗应以病变特征为导向,避免“一刀切”

更新时间:2019/5/14 14:18:06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临床应用让我们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得理解。ACS最常见的三大发病机制是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介绍,斑块破裂是ACS的主要发病机制,通常出现在薄纤维帽粥样斑块,其在OCT图像上的特征为脂质斑块的纤维帽连续性中断,并伴有空腔形成。他强调,若在罪犯病变处未检测到斑块破裂,需考虑斑块侵蚀这一ACS的另一重要发病机制。

于波教授团队在全球最早定义了斑块侵蚀的OCT标准,用于在临床上识别斑块侵蚀和斑块破裂。他指出,OCT-斑块侵蚀的定义和分类主要依据是纤维帽的完整性以及是否存在血栓。

明确的OCTPE的定义为:纤维帽完整未见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栓下斑块可识别;

可能的OCTPE的定义为:1)纤维帽完整,罪犯病变无血栓形成,管腔表面不规则;(2)病变处伴血栓形成,血栓处斑块结构不可识别,血栓近端或远端无浅表脂质、钙化。

随着对斑块侵蚀的深入理解,治疗理念也在不断革新。于波教授强调,斑块侵蚀和斑块破裂在临床特点与发生机制上均存在差异,斑块侵蚀的致血栓性及对溶栓治疗的反应不同于斑块破裂。斑块侵蚀患者的PCI受益很可能不同于斑块破裂的患者。所以,要改变目前对ACS采取“一刀切”的介入理念,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的ACS患者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OCT指导下的精准识别正是临床中准确判断动脉粥样斑块性质所需要的,这有助于准确识别ACS高危患者,同时对高危斑块进行分层,OCT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AC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尽管OCT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校短,但就在这短短几年内,我国的OCT技术迅猛发展,于波教授OCT团队已经在腔内影像领域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OCT有诸多的优势,。对于指导与优化介入治疗,评价支架置入后即刻效果,以及远期支架随访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价格高,OCT的普及应用还有待时日。于波教授表示,随着国产OCT的研发与应用,将大大的促进OCT的普及。

距离大会开幕还有
  • 小时
  • 分钟
重要时间
  
  议日期
  2019年4月26-28日


  
  网上注册截止日期
  2019年4月1日


  
  现场报到日期
  2019年04月25日